社区、村级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

包头市青山区201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13-12-19 09:15  作者:政府办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3年,青山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后简称《条例》)和国务院《201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有关规定,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以深化公开内容为核心,进一步拓宽公开渠道,对区政府信息进行了及时、规范地公开,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2013年信息公开情况

    我区于2013年成立了青山区推行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以区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区长担任组长,政府办公室主任与纪委常委、监察局局长为副组长,政府各组成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政府办,负责统一领导全区信息公开工作。我区不断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机构和平台建设,通过在政府网站公布、双微平台发布、在区档案馆和图书馆设立信息咨询点等方式,为公众了解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截至2013年底,我区信息公开工作运行正常。

(一)进一步深化公开内容    

一是深化行政权力运行信息公开。2013年初,我区开展了新一轮的行政审批事项的梳理工作,由原来的143项精简到22项,精简率达83.9%,在全市所有旗县区中精简事项最多。同时,停征了5个单位的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为了方便民众查询,我们在政府门户网站对保留的22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公示,及时公开了取消、下放、清理以及实施机关变更的行政审批项目信息。

深化财政资金信息公开今年以来,我区进一步加大了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公开力度,让财政资金在阳光下运行。下发了《关于做好本级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部门都将预、决算全部公开,专项转移支付预算和决算全部公开,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详细公开。区属的31个部门和8个街道2个镇都在门户网站上公开了今年的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公开率达100%

深化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一是强化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信息公开力度。在呼1、呼2,青4,自6棚户区改造和幸2农贸市场征收改造等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好房屋征收补偿方案、补偿标准、补偿结果的信息公开工作,在征收范围内公开房屋征收决定、补助奖励政策和标准,向被征收人公开征收房屋调查结果、初步评估结果、补偿情况,对于能公开的事项一律公开,切实保障了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实现了阳光征收。二是推进保障性住房信息公开。在住房保障资格审核中,实行街(镇)、社区(村)两级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在住房配租(售)过程中,严格实行公开抽号、选房的工作机制。2013年全面公开了7个廉租住房项目和2处实物配租房源,加大了公租房配租政策及实施情况公开力度。三是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依托包头市政府采购网,及时公开发布政府采购信息,提供便于各类企业获取政府采购信息的稳定渠道,为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深化公共服务信息公开针对今年出台的单独二孩政策个体工商户就业创业政策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等信息在门户网站上进行了第一时间的公开。真正发挥了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进一步拓宽公开渠道

    有效整合各部门信息公开资源,创新政务公开的新载体、新形式,青山区搭建了综合信息公开平台,使政务公开的形式灵活多样。一是建设政府内网和政府门户网站,将政务内网打造成全区内部信息的公开发布平台,政府门户网站打造成更加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政府信息发布平台。目前政务内网上传发布文件110件,上传会议纪要40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报送、上传信息15774余条、更新维护政务信息157条,发布信息主要集中在政策法规、业务公开、单位动态、机构设置类等领域。通过政务公开专栏发布文件、重点工作、领导讲话共计280条,目前,政府门户网站访问数量已突破30人次,日均访问量197次。二是设立投诉信箱、举报、监督电话等,专门接受群众投诉举报。全年共处理政府热线1996件。三是有效发挥公示栏、广播和黑板报等传统宣传方式的作用,让不同层次的群众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信息,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四是搭建双微平台,发挥新媒体宣传优势,让网络公开更亲民。建立了青山人青山事微博平台和微信公众账号,目前微博拥有粉丝3.5名,累计发布微博信息8480条,解答处理各类网络民生问题120余件,通过在线回复留言、为网民答疑解惑拉近了与网民的距离,增进了政府的公信力。双微平台已成为青山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阵地。在主动公开信息工作中,为方便公众了解信息,我区在形式上采用了新闻媒体、单位网站、公开栏、公开资料等形式。在内容上,既有报道我区大型活动、各级领导莅临我区指导工作等信息,又有特色工作和重点工作,如政府决策、人事变动、政策信息、惠民工程进展、行政执法等各部门的工作信息,以及涉及各部门工作的宣传资料。

进一步优化便民服务体系建设

2013年,青山区投资300多万元将社会工作中心整合为青山区市民大厅 总建筑面积达到了1.28万平方米,服务事项涉及群众的生育、婚姻、殡葬、就业、社保、医保、文娱、救助等方方面面,服务窗口达到了154个,实现了进一家门办所有事的一条龙服务。同时,贯彻落实简政放权精神,对审批事项进行再梳理,将能够下放的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街道(镇)及社区(村)。主动做好基层业务辅导工作,强化部门协作,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运行,全力推进三级便民服务网络的建设。

     (四)加强政策解读和舆情回应

        近年来,青山区建立、健全了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机制,密切关注重要政务相关舆情,及时敏锐捕捉外界对政府工作的疑虑、误解,甚至歪曲和谣言,加强分析研判,通过网上发布消息、接受媒体专访等形式及时予以回应,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消除谣言。特别是充分利用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互动功能,以及时、便捷的方式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使得正面的舆论引导第一时间从这些平台发布出去。

       同时,为做好依申请公开服务,区政府门户网站专门设立了依申请公开栏目,公开了申请表格,政府信息公开部门均在公开指南中说明了公开途径,方便群众提出信息公开申请及机关作出答复。我区2013年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0件,其中管理系统0条,其他渠道0条,有效申请0条,无效申请0条。正式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0条,在办件0条,办结件0条。未发生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行政诉讼案和有关的申诉案。因此未发生以上费用。

           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困难和主要问题

 2013年,我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部分单位对政府信息公开对于依法行政的促进作用认识不够到位。仍有个别部门还未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工作机构,没有明确具体的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没有得到有效开展。导致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相对滞后。

    (二)教育培训工作相对不足。有的部门《条例》和相关资料、文件学习不够充分,致使在清理填报公开信息时分类不清、格式不规范,指南和目录编制随意性大,依申请公开的处理流程和受理程序不清。

    三、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我们将按照要求,继续大力推进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要是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审查和更新维护、考核评估、监督检查评议、培训宣传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审查制度,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深入、持续、高效地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二是进一步充实公开内容。按照主动公开与保密审查相结合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公开和免予公开两类信息的界定,完善主动公开内容,加强对公众关注度高的政府信息的梳理,探索重大决策公开制度,充分征求公众意见,推动科学、民主决策。三是突出重点,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及时全面。主动公开方面,重点公开发展规划、统计信息、项目审批、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事项;社会事务方面,重点公开相关政策法规、各类公益性事业建设、财政性资金支配、公共资金分配使用;单位内部,重点公开人员录用、调动、任免、奖惩和财物支配、物资采购等事项。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教育、医疗、交通、物业、供水、供电等公共企事业单位,要全面公开各项管理和服务事项,提升整体服务水平。是逐步完善政务公开载体。充分运用政务公告栏、宣传册、标语牌、广播电视、双微平台,把群众最为关心的政府事务告知下去;发挥好政府门户网站的政府信息公开的主渠道作用,让政务公开的行政成本更低、公开效率更高、公开效果更好。

总之,我区将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继续严格执行《条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措施,改善政务环境,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中心城区应有的贡献。